实时股票配资平台
说起中印边境上的塞拉隧道,这事儿最近又被印媒炒得挺热。虽说隧道其实已经在去年三月开通了,但印度那边总爱拿它当例子,说这玩意儿彻底改变了边境的格局。以前,中国那边靠着高山大岭的天险,印度军队想调动兵力得费老鼻子劲儿,现在呢?这隧道一通,印度觉得自个儿的手脚松绑了,能更快地把人马和东西运过去。咱们得从头说说这隧道到底咋回事儿,为什么它这么关键。
先聊聊背景。中印边境那地方,地形复杂得要命,尤其是阿鲁纳恰尔邦的塔旺地区,海拔高,冬天雪大,路经常堵。塞拉山口就是个典型的天险,高度超过一万三千英尺,雪一积,车队就过不去。印度军队从阿萨姆邦的提斯普尔到塔旺,得绕弯子,花好几个小时。中国那边呢,早就在对面修了各种路和设施,部队调动起来顺溜多了。印度人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尤其是1962年那场仗,印度吃亏不小,塔旺地区丢了阵地,就因为后勤跟不上。
印度政府从2018年就开始谋划这个隧道项目,预算八亿二千五百万卢比,折合美元大概一亿美元。2019年2月,莫迪亲自去奠基,选在阿鲁纳恰尔邦,意思很明显,就是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。工程由边境道路组织负责,用的是新奥地利隧道法,简单说就是边挖边固定墙壁,安全又高效。隧道分成两段,一段单管980米,另一段双管1555米,还有条1.2公里的连接路,总长加起来12公里左右。施工挺难的,高原缺氧,冬天冷,疫情还耽搁了点时间,但他们日夜赶工,2023年9月就基本挖通了。
去年3月9日,莫迪又去开通仪式,现场挺热闹的。开通后,隧道立马投入使用,从提斯普尔到塔旺的路程缩短了10公里,时间省了一个多小时。最重要的是,全年通车,不用担心雪封山。印度军方乐坏了,以前冬天得用直升机空运补给,现在卡车直接开进去,坦克、大炮啥的都能过。第四军、第十五军和第三十三军这些精锐部队,部署在中印边境西段,离新德里也就400公里内,总兵力三十万上下,包括陆军和空军单位。空军在东段和中段有九个基地,苏-30和阵风战机随时待命。
印媒报道的时候,总爱强调这隧道怎么破了中国依赖的天险。以前,中国军队在高原上占便宜,地形帮了大忙,印度想反击得爬山涉水。现在,隧道让印度能快速集结,补给线稳了。外媒分析说,如果印度先动手,中国边境那五万人左右的部队,可能挡不住大规模进攻。当然,中国空军实力强,歼-20和歼-16大队,在预警机支持下,能压制印度空军。印度陆军虽多,但没了制空权,人海战术也白搭。中国还有导弹部署在边境,藏在山体掩体里,难炸,射程覆盖中国的高价值目标。
中国反应呢?开通后,北京立马抗议,说阿鲁纳恰尔邦是南藏的一部分,莫迪去那儿就是挑事儿。外交部发言人说,这会加剧边境紧张。中国一直反对印度在那儿修东西,认为侵犯主权。去年3月,中国还对美国插手表示不满,因为华盛顿说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,反对中国推进领土主张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明确表态,支持印度立场。这事儿让中印关系更复杂,本来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,就没完全缓和。双方谈了21轮军长级会晤,去年2月在楚舒勒-莫尔多边境点开会,同意保持沟通,但边境巡逻协议执行起来还有摩擦。
不过,这不光是印度单方面的事儿。中国也在边境修路建桥,西部战区部队配置均衡,约两个旅到五个旅不等,总人数在外媒看来五万左右。中国基础设施早领先,公路铁路直达一线,空军基地多,无人机和轰炸机随时出动。印度虽有隧道,但空军差距大,苏-30数量虽多,质量比不上中国歼-20。导弹方面,印度有阿卡什系统,但中国短程中程导弹藏得深,拦截不全。
从长远看,这隧道是印度基础设施推的一部分。印度在中印边境修了上百个项目,公路、桥梁、机场,总投资大笔。去年,印度还计划建阿鲁纳恰尔邦前沿公路,1748公里,成本270亿卢比,靠近实际控制线,提升防御。印度陆军总兵力120万,75%部署在中印和印巴边境,六个军区里三个全针对中印。中国呢,西部战区整体强,但地形限制造成前置兵力不多。
印媒总说隧道让中国天险失效,但实际情况更复杂。边境稳定靠外交,去年10月,中印达成巡逻协议,在拉达克东部撤离部分位置,今年6月,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·辛格说要永久边界方案。双方谈判在推,但基础设施竞争没停。中国地图主张没变,印度回应强调协议维护。
说白了实时股票配资平台,这隧道是印度追赶中国边境基建的步子。以前印度落后,现在慢慢补上,但中国优势还在空军和导弹。边境事儿,动不动就紧张,但也得看大局。中印经济联系紧,贸易额大,谁都不想真打。隧道开通后,印度自信心涨了,但中国也没闲着,继续升级设施。未来咋样,得看谈判结果。
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